研究报告 | 2021.03.26

分享:

美国切迟杜威公司 研发总监 Elliot Block 技术研讨会摘要。

 

奶牛场通常会有这样一幕,工作人员走进牛棚,逐一检查喂料情况,发现空槽状况,然后日粮车会把空槽填满,奶牛开始采食新的日粮,看似一切恢复正常。

 

但实际情况要比表面复杂的多,在短暂的断料期间,奶牛的采食量降低,消化系统会处于高应激状态,这段时期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,超乎牧场主的想象。

 

奶牛是一种惯性动物,它们不喜欢采食过程中有细微的波动,这与瘤胃的微生物生态密不可分。在理想状态下,奶牛平稳的采食,日粮缓慢地进入瘤胃,身体所有的机能处于平衡状态。

 

在空槽引起采食量下降的这一短暂时期,奶牛的体内平衡会被打破,特别是会造成瘤胃功能和免疫系统紊乱。

 

 

奶牛采食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:

 

  • 空槽引起的采食量下降:这个问题听起来很容易解决,但是及时为奶牛投喂新鲜饲料是有难度的,主要原因是:干物质的变化,料槽太大,饲养员的失误,设备的故障等。 我们需要找到根源,而不总是发现空槽后补充饲料。此外,牛棚中有些相对弱势的牛群,不能争夺到采食的有利位置,这会导致这部分牛的采食量下降更严重。

 

  • 围产期的奶牛:产犊前三周,奶牛的采食量会下降33%,而产犊前的最后一周,采食量则会下降88%,这对瘤胃的正常功能会带来巨大影响。因此,对于奶牛产后的饲养更需要谨慎。

 

  • 热应激:环境温度过高会影响奶牛的采食量,牛棚内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。

 

  • 疾病:患上牛病毒性腹泻(BVDV)的奶牛采食量最多可下降80%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患有乳房炎和子宫炎的奶牛采食量最多可下降50%。

 

 

胃肠道功能

要进一步了解采食量降低对奶牛的影响,我们需要了解奶牛胃肠道的运作方式。正常的胃肠道是为了能最大程度地消化和吸收养分,同时建立一道保护性屏障,有利于奶牛和瘤胃微生物的相互作用。

 

首先胃肠道最重要的就是对日粮的消化。这包括日粮中所含短链脂肪酸(SCFA)、矿物质和其它养分的吸收。

 

第二种功能是建立保护屏障,这是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,它调节物质的传递,将不良物质与动物隔离,而所需营养物质则通过细胞运动进入动物体内。

 

第三种功能涉及宿主与微生物之间的作用,这包括奶牛对养分、对饲料或微生物的感知,从而调节身体机能。

 

研究表明,采食量下降对上述的一项或全部功能会构成负面影响:

 

  • 1993年在德国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,完全禁食48小时的动物与没有禁食的动物相比,前者对短链脂肪酸(SCFA)和挥发性脂肪酸(VFAs)的吸收减少了50%。

 

  • 萨斯喀彻温大学于2013年进行的一项研究比较了不同水平的饲料摄入量所产生的影响。该项研究首先对18头安格斯青年牛分别以正常饲喂量的75%、50%和25%饲喂,三周以后所有青年牛都恢复正常饲喂量,然后追踪其恢复情况。开始三周摄入最低饲料量组的青年牛有如下表现:
    • 短链脂肪酸的产量最低。
    • 在最低饲料摄入量期间,瘤胃PH值最高,而恢复正常饲料量饲喂后,瘤胃PH值较低。
    • 瘤胃和小肠吸收营养的能力最低。
    • 肠道内保护屏障的功能受到最大影响。这表明细胞壁之间的紧密度受到不利影响,使得屏障受损。

 

  • 萨斯喀彻温大学在2017年的另一项研究表明,禁食改变了瘤胃微生物结构,增加了致炎分子的释放,而短期采食量的下降则改变了肠道内细菌的形态。

 

超长的恢复期

多项研究还表明,空槽后的奶牛需要漫长的恢复期。在上述的安格斯青年牛对比研究中,起初最低饲喂量的奶牛恢复最慢。25%饲喂量的奶牛组,尽管在初期瘤胃的PH值最高,但奶牛恢复正常饲喂量后,其PH值便降至最低。这表明这些青年牛更容易受到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影响。2018年的另一项研究表明,断食后奶牛瘤胃的吸收表层面积减少了50%以上,这解释了为什么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率下降,以及为什么奶牛恢复正常采食量时会容易发生瘤胃酸中毒。

 

根据这些研究结果,低饲喂量会对奶牛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。实施管理策略以避免空槽,可以给奶牛带来多种好处。遵循严谨的饲养方案以确保料槽始终充足非常重要。牧场主必需避免牛群过于拥挤,让所有奶牛不必争夺采食位置,确保每头奶牛都可以充分采食。

 

在奶牛围产期间必需注意,新产阶段对奶牛饲喂高含量可发酵的饲料,往往容易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。接近产犊时,奶牛的采食量显着下降,瘤胃PH值急剧上升。如果养殖场的条件允许,牧场主可以把这些奶牛放养在短期使用的牛舍内,饲喂含大量优质饲草的饲料两到三天,在它们的瘤胃得到良好充盈后再提供新产牛饲料。